發展規劃
學校“十四五”規劃
一、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系列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、職業教育大會精神,堅持黨的領導,堅持正確辦學方向,堅持立德樹人,優化類型定位,深入推進育人方式、辦學模式、管理體制、保障機制改革,切實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,服務于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,助力于建設技能型社會,弘揚工匠精神,致力于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、能工巧匠、大國工匠,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。
二、發展目標
(一)總體目標
到2025年,辦學條件大幅改善,辦學體制機制更加完善,職業培訓提質擴面,專業培養特色更加鮮明,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質量整體提升,高素質專業化師資隊伍持續壯大,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一步深化,辦學核心競爭力和社會吸引力顯著增強,社會認可度大幅提高,建成省級、國家級優質中職學校,形成升學、就業、培訓協調并進、高質量發展新格局,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重大戰略。
(二)具體目標
1.創建湖北省、國家優質中職學校。高質量完成省“雙優建設計劃”和承接教育部的13項重點改革任務(項目),實現創建湖北省、國家優質中職學校目標。
2.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。打造1個國家級名班主任工作室,培訓一批德育骨干管理人員,打造1個國家級德育特色案例,創建“三全育人”典型學校;按照師生比不低于1:350比例核定專職思政教師崗位,打造1個思政課教學創新團隊,培育2個思政課專任教師、2個國家級思政課示范課堂、5個課程思政教育案例。
3.專業結構更加優化。建立與區域經濟結構匹配度較高專業結構,健全專業隨產業發展動態調整的機制,適度拓展專業,做大做強做優重點專業,集中力量培育5個專業建設典型案例,建設3個省級、國家級優質專業,1+X證書試點做到專業全覆蓋。
4.課程建設更具成效。構建對接職業標準的課程體系,堅持校企合作、工學結合、頂崗實習,深化課程體系改革,全面推行模塊教學、項目教學、場景教學,打造15個以上校級精品課程,5個省級以上精品課程。
5.教師隊伍更加專業。按照職業學校生師比例和結構(專任教師師生比不低于1:20,“雙師型”教師比例不低于60%)要求配齊配足專業教師。加強師德師風建設、教師隊伍建設、團隊教師能力建設,培育6名省級以上“技能名師”、1名國家“萬人計劃”教學名師,培育2個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。加強骨干教師、專業領軍人物、青年教師培養力度,建立校企雙向流動渠道,“雙師型”教師比例不低于60%。全面實施教科研制度和校本研訓項目。完善“固定崗+流動崗”資源配置新機制,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保障措施。
6.信息化水平更具優勢。全面實現數字化校園,形成具有數字化、個性化和綜合服務功能的智慧型校園。實施職業教育信息化2.0建設行動,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,發展學校師生員工的信息技術職業素養。到2025年,完成校本數據中心建設、教學資源庫建設,實現數字資源管理,開設6門在線精品開放課程,實現資源共建共享。
7.社會服務能力更加強勁。人才培養質量進一步提升,貫通中高職銜接,畢業生留黃升學就業率達50%。開展高質量職業培訓,建設一批培訓資源庫,開發一批典型培訓項目,培養一批能同時承擔學歷教育和培訓任務的雙肩挑教師,培育一批合作共建的培訓實訓基地,學校年培訓人次達在校生規模的2倍以上,把學校打造成示范性職業培訓基地。
8.校園基本建設更加完善。有序完成搬遷前的資產清理工作,搬至新校址后,按照《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》,編制新校區建設規劃,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,促進學校辦學體制機制改革,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職工的幸福指數,將學校建設成為一所現代化生態園林學校。
9.內部治理體系更加健全。實施治理能力提升行動,打造目標鏈和標準鏈;完善體現現代職業學校辦學特點的管理機制,形成學校自主管理、自我約束的體制機制。落實巡視巡查監督,全面推行校務公開,加強監督力量,提升監督效率。提升學校管理信息化水平,加快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。